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江苏记协 > 要闻 > 正文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走进江苏
2020-12-25 06: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2月24日,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举办的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走进江苏,1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讲述2020年新闻生涯中的酸甜苦辣和动人瞬间,一展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中,无数催人泪下的抗疫故事被冲在一线的记者们用镜头与文字定格。作为最早进入隔离病房的摄影记者之一,来自湖北日报社的柯皓先后20多次进出“红区”,拍摄数万张照片,将医务工作者冲锋作战的身影定格为齐心抗疫的经典瞬间。此次登台,他讲述了“人民英雄”张定宇、“哭泣的医生”和方舱医院“读书哥”等照片背后的故事。当时,为拍摄张定宇的一张照片,柯皓在“红区” 等待了8个多小时,他说,每当想退缩的时候,一想起尽全力从死神手里抢救病人的白衣天使们,就会充满勇气,“危难时刻,向险而行,这也是记者职业精神的呼唤!”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扬以亲历者的视角,展现境外疫情暴发后绥芬河全市为国守“门”的动人情怀。富于细节又激动人心的讲述,让听众仿佛亲眼目睹了海外游子辗转回到祖国的艰辛,医护人员与志愿者共同筑牢生命防线的大爱,国家力量驰援小城的担当。“即使再苦再难,这座城市的同胞仍然选择拼命付出,这正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的充分体现!”台下观众、南京的媒体记者张源源说。

改革开放的洪流滚滚而来,“中国速度”彰显炽热的家国情怀。一位位演讲者在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职业生涯中,时刻触摸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脉搏。河北省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高航从百年前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讲起,展现了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的发展故事。“在高铁通车的那一瞬间,只听老站长反复喃喃一句:‘圆满了!’从落后于时代到领先于时代,中国走了整整一个世纪。”血肉丰满的细节,让人们的目光聚焦于“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跨越百年的对话,感受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同行的自豪。

大国重器并非仅靠热血铸就,世界一流的工业体系有力支撑着中国创造的伟大与实力担当。现场,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记者庞丹阳讲述了国内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是如何建立的。“扎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庞丹阳与同事们见证了一线600名员工和上游80多家国企克服种种困难生产熔喷布的故事;十多天的全媒体跟踪报道,让这个“中国制造”的故事深入人心,持续刷屏各大新媒体平台。“一卷卷口罩芯,一颗颗中国心,彰显中国力量和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的荣光,更激励作为新闻人的我们带着光荣和使命,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庞丹阳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不舍昼夜、步伐铿锵的实干精神,诠释着新中国举世瞩目的变化和成就。来自求是杂志社的记者王文婷,讲述了康巴汉子斯那定珠在家乡的悬崖峭壁上修通“天路”,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陕西省三秦都市报社的记者韩博磊多次深入毛乌素沙漠腹地,追踪生态治理进程,记录下陕北人从治沙到致富,毛乌素由沙漠变绿洲的故事;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红泉聚焦“脱贫之后不返贫”这一现实问题,以十八洞村年轻村民龙金彪脱贫后的经历为切入点,驻村4年,讲述十八洞村脱贫后确保不返贫,一起致富奔小康的探索和实践。融合动画、手绘等多种新媒体手段的Vlog,既带着泥土味,又极具“网感”,令观众眼前一亮。

“作为记录者,我们与时代同行,更敢为时代之先。” 新华社记者商洋有多年的留学和驻外经历,致力于以全媒体形态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在与海外网友的交流与互动中,感受世界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关注和赞叹。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记者岳三猛,带来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的成长故事:以2000多篇10万+稿件,改变人们对公众号从业者“窝在办公室编编稿子”的刻板印象,拥抱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党报新媒体发展中积极作为。岳三猛还分享了“高门槛”时政新闻的转型秘诀:既保持专业性,又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坚守。我们要更加用心用情,把新闻人的使命扛在肩头,记录伟大新时代。”

这场巡讲,让现场180多名来自江苏省各新闻单位的从业者备受触动。他们表示,将进一步投身新闻采编实践,不断提升“四力”,积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无愧于时代的新闻精品力作。 记者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