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县级融媒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2021-2023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年鉴》。年鉴汇编展示了我省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年鉴还收录了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深入调研、数据分析和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2021-2023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主要撰稿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周小雯对我省县融三年来的发展有着深刻感受,特此通过江苏记协公众号与大家分享她的体会,供交流互鉴。
首先谈谈撰写报告后最直接的感受体会:
江苏县融三年的建设和发展,
有的螺旋式融合,聚焦过程;
有的重点式融合,聚焦深耕;
有的突破式融合,聚焦创新。
江苏省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形成了“多种媒体类型共同参与、多元新闻实践形态并存”的县域新闻生态新格局。
走近“一线” 看到激情
平日对县级媒体融合的了解和研究主要来自新闻报道和研究文献,更像是基于知识计量的分析与生产。由于县融年鉴材料搜集与编纂工作的需要,今年随项目组深入江苏本土大部分县融中心,实地走访与调研,与“最后一公里”的新闻生产面对面。
随江苏记协领导一同调研县级融媒体中心
走进县融一线,在一幢幢融媒大厦指挥中心里,看到的是数字化的智媒生产场景;在各个部门间穿梭行走,感受到的是团队创新的氛围;在任务墙上清晰的更替着每周的报题、策划、头条、爆款,当然还有一张张沉甸甸的获奖证书;交流笑谈间,又是一位位可爱可敬的县融人,他们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也总有一种力量让他们在这里热泪盈眶。
东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外国主播直播带货情况编“一张网” 深度融合
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均通过省级验收,在速度和规模上列全国前列。江苏广电总台的“荔枝云平台”为全省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不仅搭建了一个共生互联的“新闻+”综合平台,同时也通过省、市、县三级云端联动,接通了内容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发展的合作路径。
海安融媒体中心的“展示墙”
江苏县融的融合历程既有技术上的“织网”,也有“策—采—编—审—发”的生产流程融合。县融中心大多注重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优先新媒体矩阵平台发布,深化移动传播战略。全省各家县融在机构、内容、平台、渠道等建设中各具特色,成为深度融合创新过程中多元化的路径尝试,既打法明确,又形成聚合效应。
努力拼搏 勇创佳绩
县融作品也能问鼎中国新闻奖吗?答案是肯定的。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昆山融媒体中心新闻专题《一线调研:信心从何来?》获得三等奖。在获奖分享会上,主创人员告诉我,他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一线,能获奖是因为“这是最后一天的倔强和40.8度的热爱。”
我省县融还善于联合组团作战, 2023年11家县融与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制作的融合报道《潮起东方 寻找百强“共富”密码》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24年,我省18家县融参与浙江诸暨融媒体中心牵头组织的系列报道《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行》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样的实力来自于每位县融人的拼搏与奋斗。
创新培训 主动作为
精品佳作离不开人才培养。我省在县融人才培养方面敢于创新、主动作为。2023年7月,江苏记协县融专委会创新性地开展了全省县融业务骨干赴省媒见习培训活动,活动覆盖全省64家县融,让县融人到省媒开拓视野,与省媒老师一同创作,这种一线培训机会让县融受益匪浅。2024年,江苏记协县融专委会又通过省市县媒体工作室结对共建的形式进一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我国基层人口流动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交织在一起。
进入数字化时代,流动人口又得以在互联网空间中找到地缘和组织。
江苏县融嵌入本土,一个个公号,一条条发布,不仅是流量时代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更是建造了流动与城乡之间双重边缘群体的数字化家园。江苏县融善于融入本域特征,建构地方感和服务性。一位生活在外地的江苏老乡告诉我,一天之中,最放松最温暖的时刻,就是看一看家乡融媒公众号,现在不用举头望明月,因为都在掌指间。
当同质化和漂泊感成为现代性困境一部分时,在“最后一公里”做新闻,无疑是强化地方性,重构归属感的传媒路径。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 周小雯
编辑:苗津伟 王雪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