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协 > 三项教育 > 正文
庆祝建党百年“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综述
2021-06-15 06:5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许露露  

6月2日-11日,11位来自省内各条新闻战线的优秀记者组成的“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带着特别的使命,10天内奔赴七市八地,行程逾2000公里,连续开展了8场精彩巡讲。

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向听众深情讲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讴歌了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事迹,为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增添了生动教材。同时,这些优秀新闻工作者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新闻理想的坚守,也引发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反响。

特别的安排

躬逢盛世,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是主角。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者、传播者,讲好中国故事,莫过于以亲身经历打动听众,引发共鸣。

从2014年开始,江苏省在新闻界组织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7届。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从中挑选94位优秀选手,组成“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成员库。省“三教办”从去年开始策划,从成员库中精心挑选11位优秀记者,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一次主题特别、安排特别的巡讲。

巡讲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故事主角,巡讲地点从南京师范大学到徐州马庄、从镇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到江阴市融媒体中心、从仪征化纤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从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到省广电总台,涉及红色阵地、高校、媒体、国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口罩一度成了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中国石化仪征化纤仅用35天,便实现第一条熔喷布生产线从无到有顺利投产;再过41天,又有11条生产线“硬核跨界”,投入央企抗疫“大合唱”,有力折射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庞丹阳,通过讲述项目投产背后的故事,在去年第七届“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赛。这次巡讲,她把这个故事带回了发生地。庞丹阳说,“感谢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的特别安排,让我有幸再次回到这里,把这个故事讲给仪化的每一位亲历者听,意义非凡。我看到台下许多听众泪光闪闪,我自己也哽咽了。”

从2014年至今,江苏共有4位记者跻身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十强,在各省区市中名列第一,其中有2位来自省广电总台,她们是新闻广播部资深主持人王瑾锦、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姜超楠。此次巡讲,她们带着好故事回到省广电总台,和同事们交流。

在《政风热线》栏目工作长达11年的王瑾锦,每一天都会准时走进直播间,回应话筒里传来的群众求助,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推动着“骆马湖污染事件”“丹阳危房事件”等问题的解决,“人民至上,‘瑾记于心’”这句话掷地有声,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姜超楠为听众讲述了一个“爸爸去哪儿”的动人故事。2009年,西藏戍边汽车连连长胡永飞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壮烈牺牲,当时他的儿子仅16个月大,妻子周忠燕向儿子隐瞒爸爸牺牲的消息整整10年!后来,在西藏军区及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母子从扬州赶往西藏,在胡永飞牺牲的地方祭奠追思。看着镜头里英勇的父亲、坚强的母亲和懂事的孩子,听着姜超楠的深情讲述,听众无不潸然泪下。

特别的讲述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深情回望,党的伟大征程栉风沐雨,无数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汇聚成海,读懂了他们,也就理解了何为初心、何为信仰。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贴近群众,就要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标杆、干有标尺。

这次巡讲,省“三教办”对巡讲人员和讲述故事进行了特别遴选,所讲的故事都饱含对党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扬州日报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区域二部总监胡俭也是跻身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十强的优秀记者之一,他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位隐瞒身份陪老乡打工的“打工局长”陈家顺。接地气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了党的干部对群众的深情。胡俭感慨地说,“我宣讲的故事里的主人翁之所以能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因为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勤政为民,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承诺。”

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农村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几百万扶贫干部奋战在基层一线,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让近1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乡村干部报编辑部副主任许露露带来她和扶贫干部一起驻村的故事,深情讲述了各级扶贫力量给一个大山深处的深度贫困村带来的巨变,“村支书带领村民修了一条路,党龄73年的百岁老兵告诉人们什么是不忘初心,扶贫干部带着村民发展产业,让村民不再仅仅依靠种田讨生活。”娓娓道来的基层见闻,让听众更好理解了基层干部的奋斗、付出和牺牲,而记者跋山涉水践行“四力”的过程,也让听众动容。

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故事深入人心,作为最早长篇报道王继才夫妇守岛故事的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中心综合二部主任杨锐冰,早在2011年就登上过开山岛采访。“几粒盐豆子、几块萝卜干,门窗是用三合板钉起来的,不透亮、却透风,屋里冷得像冰窖。”杨锐冰讲述的细节深度还原了当时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的吃、住、行,让读者感受到最朴素、最真实的守岛卫国情怀。

一群老战士爱党爱国的动人故事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康森讲述了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矢志不渝一心向党的70年历程。他见证过刀光剑影,经历过生死离别,一生无儿无女,却先后资助30多名贫困生,九旬高龄还在努力向党靠拢。宿迁“找党老人”张道干,为恢复党员身份,70年步履不停。宿迁日报记者裴凌曼跟踪采访3年,走遍洪泽湖周边大小村庄,终于帮张道干“领”回73年党龄。上世纪70年代,淮安800多名将士奔赴新疆参与天山公路修建,许多官兵英勇牺牲。淮安日报社经济民生部主任杜勇清和老兵一起重走天山路,6个多月横跨六省十一市的“八百勇士天路筑梦”大型新闻策划背后的故事,令讲述者和倾听者同样泪眼婆娑。

特别的收获

10天时间,奔波辗转在不同的场馆、面对不同的听众,一遍遍讲述自己特殊的新闻采访经历,每一位记者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激励着自己在以后的新闻道路上更加坚定初心、不忘使命。

现代快报记者谢喜卓通过一张他在雪夜抓拍的照片,讲述了2018年初南京突降暴雪后,解放军官兵深夜除雪获得过路“的哥”竖起大拇指点赞的故事。他说,一夜的坚守成就了这张点击量超2000万次的《最美点赞》,巡讲中一次次回忆当时的采访场景,他无时无刻不感到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感获得感,能够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荣幸。

睢宁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主任周娜在巡讲中唯一一次泪崩,是在省总台见到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江苏广电总台交通广播部总监、原睢宁县梁庙村第一书记谢洁。周娜向大家讲述了谢洁舍弃城里优渥的生活下村扶贫的点滴,“每次我去看她,她脚上都沾满泥土,每天房间里都有老鼠到访的痕迹,食物、被褥、餐具无一幸免,这些艰苦,她却甘之如饴。”说着说着就哽咽了。谢洁接过话筒,讲起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她说,自己在村里的每一点成果,都要感谢幕后默默付出的同事们一起帮忙,我也深深体会到,只有把脚坚实地踩在大地上,向下扎根、向阳生长,才能活出生命的力量。

此次特别巡讲,在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沈菲说,“11位好记者给我们师生上了一堂认真锤炼和努力增强‘四力’的实践课、一堂生动的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示范课,他们现场分享了自己新闻岁月中的欢乐与泪水,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他们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

句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翟德润听完巡讲后,作出了这样评价,“巡讲团的优秀记者们既是新时代党史的记录者,也是传播者,他们深入群众,与采访对象零距离,发现挖掘出可亲可敬可信的典型,许多细节感人至深,展示了震撼人心的信仰之光。”

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卢蔚怡说,“这次巡讲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四力’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得到了诠释,红色基因在一次次潸然泪下时得到传承,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新闻人应有的姿态。”

此次巡讲特别安排了两场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体成员在巡讲之余,参观了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和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汲取精神力量。

裴凌曼表示,“一代代共产党人用信仰之基,筑起了中国脊梁。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许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