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高坤:一捧湖泥塑神韵 传承非遗守匠心
2021-07-06 14:22:00  来源:洪泽区融媒体中心  

作品标题:《金高坤:一捧湖泥塑神韵 传承非遗守匠心》

作品简介:金高坤,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文艺工作者,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团泥巴在他的手里几经揉弄,便诞生一组组生动有趣的人物造型,仿佛有了生命和灵魂。他的泥塑作品多角度再现了各个时期洪泽湖畔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景象,勾起人们对以往生活的美好回忆。

作者:左泽瑞

作者单位:洪泽区融媒体中心

创作心得:

用光影记录非遗用影像传承非遗——短视频《金高坤:一捧湖泥塑神韵 传承非遗守匠心》采访手记

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民间艺。制作方法是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最后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用纯净而又古朴的形态,表现了不同年代不同社会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间百态。

早就听说,我们洪泽本地就有一位独具匠心的泥塑手工艺人,他用一双巧手、一捧湖泥塑造了一幅幅泥塑作品,为我们再现了各个时期洪泽湖畔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景,他的作品古朴真实而又生动有趣,勾起了人们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这个人就是金高坤,洪泽区文化馆创作部主任,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积淀已久的民间技艺,金高坤的泥塑承地方之文脉,续历史之篇章。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以及拥有摄影一技之长的媒体记者,我便萌发了用手中的光影相机将泥塑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将泥塑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借助网络让更多的人知道洪泽湖畔有个泥塑艺人金高坤,他们一门技艺叫泥塑,让泥塑这一非遗项目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欢,并传承下去。

说干就干,有了拍摄念想,我便立马行动起来。我通过多方打探,终于电话联系上了金老师,将我的想法一五一十做了介绍,不曾想金老师和我不谋而合,也期待能通过影像的方式将他的制作流程以及技艺手法将泥塑这项非遗项目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

爷爷右手拿着毡帽,左手拎着鱼筐,一脸慈祥地看着孙儿,他的孙儿手中拎着两条收获而来的鱼,喜笑颜开,爷孙俩其乐融融的满载而归……初次来到金老师的工作室,我便被墙上挂的一幅幅《抓鱼图》《罩鱼图》《放渔图》《休渔图》泥塑作品所征服和感染,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将这个事情做好、做成影响。

在如何用光影记录非遗,传承非遗,展现非遗作品,拍摄的内容、角度很重要。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掌握时机,抓拍到关键的瞬间与亮点。在和金老师的一次次交流中,我了解到他的创作思路多是来源于农民、渔民、市民生活以及乡村生活、童年回忆等等,一团泥巴在他的手里几经揉弄,便诞生一组组生动有趣的人物造型,再施上彩绘,它瞬间仿佛有了生命和灵魂。为了更加真实而又不失艺术性的记录好、反映好泥塑的制作过程,我多次现场仔细观看金老师的创作过程,了解每一个技法细节和制作环节,心中默默规划设计拍摄脚本和拍摄镜头……金老师也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给我演示,他还开玩笑的跟我说:“干脆我收你做徒弟吧!”

磨刀不误砍柴功。撰写拍摄脚本、设计拍摄镜头、选取拍摄时间……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完善,增进了我对泥塑作品了解,也让我对非遗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热爱。泥塑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揉泥、拍泥、捏泥都是呈现作品关键步骤,正式开拍的时候,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千百年来非遗传人在创作这些产品中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使用价值、审美思想、情感渲染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我准备了两套收音,一套用于记录他在制作时的讲解,一套用于记录现场声。同时,因为泥塑是微型作品,制作的时间比较长,在拍摄时,特写镜头用得比较多,也加入了些延时的拍摄手法,彰显作品的细节和魅力。为了呈现这个作品的灵动性、鲜活性,我在后期剪辑中多角度切换特写镜头,选取合适的背景音乐,配合同期介绍,综合运用各种拍摄手法让泥塑这门古老的技艺“鲜活”起来,让大家通过影片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喜欢上它、爱上它并传承它。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把每一次的拍摄作为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涤荡心灵的过程。在这次拍摄中,我把前期资料收集、现场拍摄看作是一种影像化的社会调查,把后期剪辑、成片输出当成是在撰写可视化的研究报告,期待着自己的“微光”能为非遗传承做点“微力”,也期待着更多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微光”激发出全社会关注非遗、记录非遗、传承文化的“澎湃伟力”。(淮安市洪泽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左泽瑞)

专家点评:

《泥塑》作为一个人物专题片,聚焦非物质文化传承,既响应了时代大主题,又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可谓是双赢。

在叙事上,作品先从创作者精美作品的展示开始说起,勾起观众的获知欲,从而顺理成章地推出主人公,具有一定的悬念性,符合人物类专题片的基本创作原则。在具体人物表达上,重在把握选泥、和泥等工序的展示上,从而强化了“艺术性”。比如说到选泥,主人公金高坤是经历一些曲折后,最终选择洪泽湖的淤泥作为原材料,从而为作品的效果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大众不可能都成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因此《泥塑》重点在于展示金高坤的创作理念,即如何通过大众司空见惯的泥巴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和历史生活场景,从而唤起大众历史记忆的同时,体现出艺术由衷的尊崇,进而萌生出对非物质文化加强保护的动机。可以说,《泥塑》既是一部人物专题片,也是一部形象化的非遗宣传片。

作为人物专题片,《泥塑》总体上视野还是单薄了一下,不能就泥塑说泥塑,就人物说人物,泥塑是否获得大众认同,需要通过相关人物客观呈现,才能强化说服力。同时,人物几十年坚守为非遗所做的努力,也应当进一步强化表达。(曾庆江,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