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广电总台、新华社江苏分社和中国江苏网联办的2020年度江苏省十大新闻评选,于2月8日揭晓。
1. 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调研,希望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11月12日至13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在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陪同下,先后来到南通、扬州等地,深入长江和运河岸线、水利枢纽、文物保护单位等,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进行调研,14日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2. 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12月22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南京举行。全会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总结2020年工作,研究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工作,审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决定》《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动员全省上下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着力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建议》提出,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要牢牢把握持续深入推动思想解放、努力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着力提升把握规律的能力水平、弘扬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精神、抓准抓牢抓实全局性战略抓手五条基本要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果、高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美丽江苏展现新面貌、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改革开放形成新优势等主要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江苏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做到水平更高、走在前列,“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上新的大台阶。
3. 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江苏经济发展实现V型反转,在主要经济大省中走在前列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大幅下行、企业普遍承压、民生受到巨大冲击的严峻形势,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守住了保的底线、夯实了稳的基础、拓展了进的态势,扭转了经济收缩的不利局面,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新动能不断增强,民生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持续改善,GDP、工业、外贸、消费一系列关键数据实现V型反转,全省上下推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发展在主要经济大省中走在前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为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正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江苏实现发展和安全协调共进。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开展一年来,全省推动近34万家工业企业、240多万人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去年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60%以上,预计全年经济增长3.5%。
4. 江苏保持新冠患者“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是疫情控制最好、驰援湖北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防控疫情的重要指示后,全省各级各地迅即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用28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再用25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清零”,到第三个月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正常化;江苏是全国确诊病例200人以上的省区市中,唯一保持新冠患者“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省份。
与此同时,从大年初一开始,全省2813名医护人员和300多名公安、民政、生态环境、红十字会、新闻宣传等战线工作人员,紧急奔赴湖北、会战武汉、驰援黄石。80多天时间里累计收治患者5500多人,其中重症危重症1400多人,完成了最大可能的治愈率,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在疫情最紧急的时刻,江苏向国家调出医疗物资2327万件,支援湖北294万件,支持对口援建、帮扶省份、帮扶地区240万件,累计向黄石捐赠款物1.62亿元。江苏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中央充分肯定、社会普遍认可。
5. 江苏三大实验室建成投运,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获突破
6月30日,规划总投资200亿元的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成立; 12月30日,由江苏省、无锡市和中国船舶集团联合共建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在无锡正式成立;加上由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打造、已先期建成投运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共已有3个“江苏省实验室”。这三大实验室以科学领域中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江苏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为重点,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峰,标志着江苏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牢牢把握创新核心地位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要求,江苏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11月10日8时12分,由中国船舶七〇二所作为牵头单位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6. 江苏制定 “三线一单”管控体系,沿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
江苏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率先在全国创建“9+1”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制定了覆盖全省的“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体系,并出台方案落实“十年禁渔”,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域实施禁捕。
2020年,江苏沿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长江干支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且在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在2020年底前已全部退出或搬迁,两年以来,沿江8市全域新增造林面积35.1万亩,其中2020年新增17.4万亩;沿岸500米范围内新增造林3.12万亩,其中2020年新增1.42万亩;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总体为优,生态型岸线提高到62.1%。
7. 江苏实现大洪无大灾,历年修建的完备水利工程体系发挥关键作用
2020年入梅以后,江苏连续发生十轮强降雨,加上上游大量客水入境,长江南京段水位超历史极值;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连续9天超保证水位;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沂河临沂站8月14日洪峰流量每秒10900立方米,为1960年以来最大值。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托历年大规模修建形成的2000多亿元水利工程固定资产,基本建成的防洪挡潮、除涝、调水、灌溉、降渍的水利工程体系,以及高效的防汛运行机制和数以万计的“铁脚板”,守护着河湖堤坝的安全,交出了大洪无大灾的满意答卷,以安全度汛的实际成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了财产损失。
2020年入梅前,江苏全省降雨总体偏少,苏北地区干旱形势一度重于2019年同期。江苏通过加大调水力度、统筹多水源实现统一调度、统筹多工程减轻供水压力、统筹多目标保障用水需求等举措,全力抓好了汛前准备和抗旱工作。
8.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江苏基本建成“三纵四横”高铁网
6月5日,国家铁路集团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政府共同举行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7月1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上首座主跨为千米级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12月11日,连淮扬镇铁路淮镇段暨五峰山长江大桥开通运营;12月30日,盐通高铁建成通车。到2020年底,全省基本建成“三纵四横”高铁网,实现各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以内通达,其他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目前江苏全省在建铁路4条,建设总里程667公里,总投资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9.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苏北五市提前完成超10万户农房改善建设任务
11月,苏北五市完成超10万户农房改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提前达到省定目标。
2018年9月以来,江苏把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划3年内改善30万户。2019年,苏北农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省级财政预拨101亿元专项资金,完成2万多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以及13万多户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2020年,江苏财政预拨专项资金58.79亿元用于推进苏北农房改造工作。至年底,已有20余万户群众通过该项工程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工作中,各地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扎实推动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建成了一批高品质的新型农村社区,有效提高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10. 江苏全国文明城市增至28个,总数和占比均居各省(区)第一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佳音,江苏盐城、淮安、连云港、邳州等12个城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16个城市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省的全国文明城市增至28个,总数和占比均居各省(区)第一,实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一半以上城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同时,全省新获得命名表彰的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以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总数均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