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江苏记协 > 融媒观察 > 正文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创新探索》报告发布
2022-09-01 15:11:00  来源:华声在线、中国记协网  

近日,在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发布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创新探索》报告,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宣部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各级主流媒体协同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围绕内容建设融合发展,媒体融合成效日益显著。报告课题组连续调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报告显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具有十大创新探索。在战略战术上,顶层擘画蓝图,从战略、体系、路径和生态对媒体融合纵深推进;在体制机制上,改革体制机制、重塑组织架构、再造生产流程,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目标转型;在内容生产上,融合创新的重点,从产品创新到渠道拓维,进而到自主平台建设;在技术应用上,以先进技术赋能,积极探索全媒体技术开发和智媒技术创新;在队伍建设上,一专与多能并重,激励与培养并举;在用户连接上,以融合创新增强用户黏性,增强鲜活性和亲近性来突圈破壁,实施“开门办媒”;在服务模式上,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应用创新,拓维媒体智库;在运营方式上,拓展多维运营,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突破,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在网络治理上,加强网络引导,营造清朗空间,规范版权保护;在国际传播上,打造旗舰媒体,培育外宣网红,传播中华文化。

报告认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持续抓住人才、平台建设和盈利模式创新这三大重点。新型主流媒体要努力实现自身公信力的柔性强化和用户注意力的刚性影响,通过做强多元化、分层级、跨地域的新型主流媒体,进而渗入网上网下各领域。(全媒体记者 刘瀚潞)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创新探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 曾祥敏

长沙 8月3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过变革、转型、创新的非凡历程。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宣部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各级主流媒体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协同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发展围绕内容建设这一根本,经历了从技术先手突破到管理创新一体,从现代传播体系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过程;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的方向路径日益清晰、媒体融合的脚步日益坚定、媒体融合的成效日益显著。值此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记协积极发挥引导与服务的职能作用,组织课题组每年推出《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并连续调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前瞻性思考。回顾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有以下十方面改革创新的探索。

一、战略战术创新:顶层擘画蓝图,系统纵深推进

党中央举旗定向,从战略、体系、路径和生态对媒体融合纵深推进作出了决策部署,不仅体现了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也体现出创新设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战略布局擘画蓝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这些系统论述和精辟论断,成为指导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遵循。中央有关部门的文件与决策具体指导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系统回答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成什么样、如何实现的重要议题,为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实践明确了具体路径、发力重点与目标任务。在中宣部指导下,中国记协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理念,成立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评奖评优、业务培训、报告发布、平台搭建等加强新媒体引导、服务与交流,助力媒体融合发展。

在发展重点上,从中央媒体和县级媒体,向央、省、市、县四级融合发展布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拓展。

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了统筹推进、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探索之路,注重标准化规范和差异化创新的协调。中央媒体率先引领,省级、地市级媒体优势点发力、关键处聚焦,县级融媒体标准化布局、差异化建设,旨在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

在发展模式上,已逐步实现由散点化、试验性的“技术驱动型”创新,向一体化、全局性的“生态建构型”融合迈进,构建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多功能生态级平台。

二、体制机制创新:制度设计、组织重塑、流程再造

传统媒体改革体制机制、重塑组织架构、再造生产流程,陆续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目标转型。

体制机制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转向的重中之重。在调研中,许多融媒体中心出台了管理办法、内容把关制度、评估督查制度、工作流程规范,量身定做新的体制机制。此外,采编流程融合创新、组织架构一体化、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建设,分列体制机制创新前三。融媒体中心的制度保障逐渐完善,全媒体采编量化考核普遍实行,量化考核指标以采编发数量和优稿数量为主,受众参与度、外推效果、平台、频道运营情况,粉丝变化量等也计入考核指标。

融合工作室、融媒体中心、新创平台发挥先锋队作用,具备孵化机制潜力。基于专业化、垂直化的用户细分市场设立的工作室,成为生产融合创新的最小单位。融媒体中心建成生产流程再造、全媒体人才建设的集中之地。调研显示,94.26%的调研单位都已设立融媒体中心。新创平台成为更具综合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平台,通过融媒体客户端业务,带动队伍发展建设。

主流媒体从“策、采、编、审、发”等流程再造入手,积极探索适应融合生产要求的新流程,以构建集中指挥、高效协调、整合资源、一体调度、全媒生产与传播的新型运行机制。下一步,在常规新闻生产中,融合生产平台更适合作为一个优选机制,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内容、人员、绩效等资源配置和分工,提升记者的采编自主性,变物理空间为扁平灵活的调度机制。

三、内容生产创新:产品融合破介、渠道多元拓维、自主平台建设

内容创新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起点,更是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着力把握的根本。十八大以来,融合创新的重点,从产品创新到渠道拓维,进而到自主平台建设。

主流媒体推出大批融合精品、爆款之作。2018年,中国记协在中国新闻奖增设媒体融合奖项,4年来评选出一批彰显新媒体时代记者职业精神的全媒体现场报道、一批代表媒体融合新进展新水平的创新创意成果,充分体现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探索的进路。2022年,中国记协进一步对中国新闻奖的奖项设置进行重大改革,打破长期以来主要按媒体介质设立奖项的做法,各个奖项各类媒体均可参评,同时新设了“融合报道”和“应用创新”两个专门奖项,引导媒体提高融合生产能力、探索“新闻+服务”新业态,加快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移动优先策略,是主流媒体融合变革自始以来的转型重点,通过全程伴随、广泛连接与融合拓界,创新多平台、多终端的多元分发和矩阵传播系统。调研显示,1+N+N的全媒体发布矩阵已成当前新型主流媒体的标配。

“两微多端”是融合1.0阶段普遍采取的“借船出海”策略,在深度融合的2.0阶段,“造船出海”建强自有平台成为主流媒体发力的重点方向。今年,主流媒体明确选择将深耕自建新媒体平台作为发展方向。

四、技术应用创新:科技赋能、智媒创新、一体驱动

主流媒体以先进技术赋能,积极探索全媒体技术开发和智媒技术创新之路。

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赋能内容生产,5G、算法、区块链等赋能传播分发。调研发现,大数据、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主流媒体最需要的智媒技术。其中,采编报道、政务合作是技术应用满意度最高的2项。

在技术认知中,智媒意识较为普及,可视化技术受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5项智媒技术,正在逐渐渗入主流媒体的融合建设中。

调研显示,自主开发智媒技术成为主流媒体优选方向,搭建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等的中台“新基建”成为管理创新中的热门探索,以技术创新带动管理机制和管理思维的创新,构建全媒体驱动的中台战略。

五、队伍建设创新:一专与多能并重,激励与培养并举

“人才是宝”。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人才建设上不断深入探索。调研发现,“一专多能,团队协作”的融合内容生产模式,得到媒体人的普遍认可;在移动优先的具体体现上,全媒体人才数量多、绩效考核侧重,排在发稿优先之前。

新媒体端的绩效考核与人才晋升机制优化,是激励效果最直接的管理机制变革。在人才培养上,主力军重点打造媒体内部的年轻化队伍,向自主培养、多元引进融合的模式和全方位提升的人才保障机制发展;在内容生产上,升级内部采编队伍,是比引进外部人才更加迅速、有效的全媒体人才建设方案。后备军加强“两高”人才引进与交流,即全媒体高端人才和高校人才,以此满足深度融合发展需求。

六、用户连接创新:增强粘性、突圈破壁、开门办媒

主流媒体推动技术、内容融合创新,增强用户体验的场景感、交互感和沉浸感,不断赢得网络用户,增强用户粘性。

创新产品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把宏大的理论、深刻的思想和严肃的政治话语,转变为生动、易于传播的大众话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信息的鲜活性和亲近性,实现话语融通,突圈破壁。

实施“开门办报”“开门办台”,吸纳用户共同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和社会治理。调研显示,大部分主流媒体客户端都开通了可供用户上传内容的渠道。经常和总是采用用户上传内容的主流媒体约占33.43%,在采用内容的形式偏好上视频、图片位居喜好榜前两名。

七、服务模式创新: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应用创新、拓维媒体智库

主流媒体不断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在深度融合发展中,更以应用创新为导向,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积极尝试将海量信息、群众需求和解决路径高效对接,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

“新闻+服务”,内容是核心。调研显示,资讯辟谣成主流媒体自建新媒体平台的首席服务产品。

政务类信息和应用,是主流媒体自建新媒体平台的重要内容支撑。调研显示,政务内容主要包括政务公开、设置专栏、建言献策、提供入口、数据收集等。

在商务应用上,有不少媒体已经尝试电商直播,利用本地特色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有效的盈利途径。

媒体智库是以智媒技术促进自身转型,同时发挥在解读公共政策、研判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共情绪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八、运营方式创新:拓展多维运营,完善造血机能

通过创新团队打造爆款单品、特别策划创意产品,转向体制机制引领下的全媒体产品,进而深挖传统品牌价值,向垂直化产品品牌和品牌矩阵发展,形成产品创新、质量把控、评估监测、传播效果跟踪的一体化产品体系。在深度融合发展中,打造主流媒体的全新媒体产品品牌,可以带动整体融合转型,提升用户的整体品牌认知。

打造专业、垂直的工作室品牌,是适应用户圈层化生存习惯的有益实践。同时,将优势资源输出商业传播平台和渠道,建设自有品牌、尝试MCN运维、进一步探索新的运营模式。

在深度融合中,各级媒体通过激发制度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突破,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九、网络治理创新:加强网络引导、营造清朗空间、规范版权保护

主流媒体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主动权,不断推出融合精品、壮大主流声音;更加积极调动青年用户在强化正向舆论引导中的巨大潜能,提升年轻用户的情感认同,开辟和巩固新的传播阵地。

自觉维护互联网空间的健康清朗,以正能量驾驭大流量,坚决抵御资本操纵舆论,勇于抵制“饭圈”乱象,积极引领社会价值与风气。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平台化时代的视听作品著作权、算法生成新闻作品的版权,不断探索互联网语境下,传媒产业不同产业主体间如何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共赢机制。

十、国际传播创新:打造旗舰媒体、培育外宣网红、传播中华文化

不断创新国际传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持续加强并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打造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和国际传播矩阵,努力探索平台化、节点化的新型传播模式。

培育外宣网红,回应热点话题,运用在地化的叙事、语态进行事实澄清,展开跨国媒体合作,突出新媒体特性,调动多元传播节点,压实传播效果。利用重大主题提升国家形象,推动国内重大议题进入国际视野,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形成传播中华文化、打破圈层的共情传播。

结语

课题组2020-2022年连续3年的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调研数据显示,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和发展路径,从最初的解决人才、技术、资金的多方短缺,到融合思维的更新、深化,继而让位于创新人才培养激励、继续大力发展自建新媒体平台,以及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反映了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历程。总体而言,主流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持续抓住人才、平台建设和盈利模式创新这三大重点。

新时代、新征程,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始终和国家发展、社会变迁和人民需求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新型主流媒体要努力实现自身公信力的柔性强化和用户注意力的刚性影响,通过做强多元化、分层级、跨地域的新型主流媒体,进而渗入网上网下各领域。作为这项伟大事业的见证者、亲历者与积极建设者,我们切身可感地体察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每一次变迁,并努力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不懈地对发展方向、实践规律进行审视与总结。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