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协 > 经验交流 > 正文
获奖者说|王晶:记录时代 讲好故事
2024-01-05 10:12:00  来源:江苏记协  

常州广播电视台纪录片《我的回家故事》获得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纪录片二等奖,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报道。

记录时代 讲好故事

电视新闻纪录片《我的回家故事》创作体会

王晶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走近走亲更是两岸关系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作为新闻工作者,更要善于把握重大题材,采写出有生命力和厚重感的报道,才能让作品更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纪录片《我的回家故事》记录的是湖南籍台湾人段有慧教授的回乡旅程和心路历程。作品胜在内容深刻,表达自然,胜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逐步递进层次分明,平静叙述中显力量,胜在因真实客观而具有强大感染力。

一、讲好故事 强化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主流新闻媒体更须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优势,发挥更强的传播引导作用,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如何讲好这个回家故事?任务艰巨。由于纪录片强调真实性,也就导致了它很难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要在确保真实客观的前提下,讲好故事,这部纪录片考验的是我们的叙事能力、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在一次次讨论后,我们首先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突破,有别于一般纪录片“解说词+画面”的表现手法,选择了以第一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展开,让作品更有贴近性、感染力。观众跟着镜头走,可以说观众是在与主人公并肩经历、一同感受:从常州出发、踏上故乡土地、远远看见故乡亲人、听见乡音呼唤、再回到校园登上讲台,将两岸一家的深切感受传承下去......

为了讲好这一故事,突出重点,在旅程开始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访,认为这一故事的魅力在于主人公的典型性以及她回乡祭拜的几位亲人的传奇性。主人公段教授祖籍湖南,出生成长在台北, 在美国读博士并工作多年,她是台湾“外省二代”的典型,她所代表的这一代正是台湾目前的中坚力量。同时,她回乡祭拜的家族里的爷爷令人肃然起敬,她的爷爷段沄、叔爷爷段复、段徽楷、姑爷爷谢小球,是半个多世纪前震惊两岸的台湾“段沄中将叛乱案”的四位主角。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历史原因,忠烈的事迹长期不为世人所知。该纪录片也是为了铭记英烈,致敬英雄。

但是,讲述这一故事的难度也不小,58岁的段教授在踏上故乡前与老家没有直接联系,她原本以为自己没有强烈的故土意识,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有可能这就是一路平静无澜的旅程。然而,感情不能生造,记录必须真实,为此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设下多个我们认为可能有情绪波澜的关键点,彼时彼刻镜头紧紧追随着主人公。事实证明,血浓于水情感天然,当乡音乡情扑面而来时,她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真实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主人公超预期的情感爆发,波澜起伏的情绪变化也深深打动了观众。由于节奏把握有力、叙事干净利落,这部纪录片在3分钟不到的时候就开始显现跌宕起伏的故事魅力,有效抓住了受众,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扎根泥土 记录时代风华

脚下沾有泥土,笔下才有力量。这部作品也是常州广电多年来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观察力和感受力,全身心感知时代脉动的成果。

《我的回家故事》的主体部分拍摄于2022年的7月27日到7月29日。在陌生的城市,高温的天气,仅有的一天半的工作时间里,我们去了长沙,衡阳市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衡南县茅市镇茅洞桥村、衡阳市抗战纪念城碑广场,几乎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赶路,甚至于拍最后一个镜头的时候,除了摄像,其他人都在车上做好准备,摄像记者一关机,跳上车就出发,最后我们一行人是拎着午饭一路小跑着赶上了返程的高铁。

时间紧是一方面,还有就是罕见高温。据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湖南排在全国前列。那几天是我多年记者生涯经历过的最热的一次采访,我们的摄像器材也没遇到这样的高温,现场,两台摄像机启动过热保护,自动关机,航拍设备也因高温差点掉下来。摄像机启动过热保护说明当时的环境温度最起码在45度以上。但是,不打扰现场保持客观的严肃的拍摄手法、行程上一站接一站的几乎没有余地的时间安排,让我们完全不可能采用避高温之类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着摄像器材跑到附近的烈士墓园的办公区降温,再抱着摄像器材跑着返回“前线”。扎实的现场,长镜头的调度和航拍的全景展现,可以说,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画面,每一句表达都来自踏踏实实的那时那刻,都是主人公内心最真实的反映。

全身心的投入,优秀的专业素养,让我们把握住了回家旅程中,几乎每一个关键细节、感人瞬间,这里不可能有彩排,没有预告,靠的是长期锻炼的新闻敏感,靠的是心中激荡的职业激情。一个又一个细节,不仅让作品更生动有魅力,最关键的是,一个个令人信服的细节构成了真实可信的过程,筑牢了主流价值的“主心骨”。

片中,段教授在“归园”纪念馆,看到爷爷段沄的照片时表示,自己小时候的房间里挂着爷爷的“画像”,“因为只能挂在儿童房。”一句话既表达了家人们的深切思念,也表现了爷爷牺牲时台湾严酷的政治环境。在片尾,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段教授特意带来了她从台北拿来的爷爷的照片,告诉学生,“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幅油画。”呼应了前文叙述,再次致敬英雄。

片中,通过主人公段教授的电话汇报、与镇长对话等细节,还刻画了她远在台北的母亲的故事,老人家是1949年前夕到台湾的“外省一代”,近几年,这位高龄老人一个人将在台湾去世的9位亲人的骨灰一个一个跨山越海带回故土安葬,“叶落归根”信念坚定;此外,片中,在祖宅,段教授触景生情回忆了读大学时,马英九代表在台湾的湖南同乡会为她颁发奖学金的事:“我一直都很以身为湖南人为傲!”

这些细节又在2023年得到回响:2023年清明前夕,马英九回乡祭祖,几度哽咽,不时拭泪。祖籍湖南衡阳的马英九先生,在过往多个公共场合都曾表达过想到大陆走走看看的心愿,两岸同宗同源,是割不断、阻不断的一家人。踏上故土,“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

人情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一个个真切的个人感受,更深切地表达了血浓于水的天然力量。作品成功记录下真实,凝聚住核心,传达了真情,出色地为时代留下了印记。

三、媒体融合 有力抵达受众

小人物,大历史。《我的回家故事》成功表现了一位台湾“外省二代”真切的情感变化,表现了她和她家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把故事讲好,也要让故事更有力地传播出去。

剪辑完成后,我们继续在融合创新中发力,给好故事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依靠常州广电媒体融合的力量,《我的回家故事》在电视、广播、客户端、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叠加放大,扩大了传播声量,形成了整体声势。同时,在主人公段教授一端,通过“关系链”的传播,让这部纪录片通过“熟人”和“圈子”,在一张“关系”网上进行了更精准的传递,这一回家故事在段教授出生成长的台湾、在她曾经学习工作过的美国,以她的朋友圈为核心,形成涟漪,不断吸引更多普通受众加入其间,让真实的故事,细腻的表达,引人的细节,好看的回家故事走向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纪录片作为“时代影像志”和“国家相册”,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播文化、记录时代的重要使命。形式上,我们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突破,更好地抵达受众。同时,做好内容始终是根本。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抓住新闻内核,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本文作者为常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