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协 > 经验交流 > 正文
​获奖者说|谈洁:从丰富实践中捕捉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2024-01-05 10:00:00  来源:江苏记协  

南京日报深度报道《不能说的优秀》获得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扫描二维码阅读相关报道。

从丰富实践中捕捉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不能说的优秀》创作体会

谈洁

《不能说的优秀》刊发于2022年12月30日《南京日报》的深度报道版,关注的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小众话题——融合教育,这次非常有幸,荣获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

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和很多因素有关。我们这次获奖,首先得益于我们集团对精品生产的重视。近年来,集团每年都会组织多场重大选题研讨会、专家讲座、新闻培训等活动,给记者提供学习机会,打开思路,鼓励记者抓好选题,做好策划,多实践,写精品。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这样的一个氛围,让我们对新闻工作持续保持热情,对创作好的作品充满动力。其次,能够获奖,从稿件本身来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改”了方向的选题:从丰富实践中捕捉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在新闻采写中,确定选题是第一步。新闻选题的产生需要好奇心,需要敏锐度,也需要马不停蹄的一线实践和长期的积累。《不能说的优秀》关注的是教育条口中一个较偏的、不太热门的领域——融合教育。

写这篇稿子,来源于2022年的选题梳理。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开幕之前“非凡十年”的成就性报道中,我们部门列了“融合教育”这一选题,因为南京这几年在这方面做得一直不错,在江苏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迄今,全市有超过一半的特需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但是,在实际采访中,我们却碰到了困难。

多所学校的校长愿意向我们介绍学校在推进融合教育方面的举措、特色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但当我们表示,要进一步采访报道时,校长们几乎都是一口拒绝,认为这个话题只适合私下说说,不能大肆宣扬。

校长们表示,因为已经进入招生季,怕影响招生。担心特需儿童来多了,普通儿童家长对学校接收特殊儿童有意见——“因为特需儿童,老师上课经常要拿出时间来维持秩序,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孩子在学校,说不定哪天就被特殊孩子给打了,连为什么被打都不知道。”

少人关注的领域往往可以出好新闻,一个有争议有矛盾冲突的话题更能出好新闻。我和钱红艳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更为有意义的话题。在了解清楚情况后,我们向报社进行了汇报,在领导的把脉、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将融合教育这个成就性报道的选题改了方向:不再是重点报道南京在融合教育方面的成绩,而是把落点放在“优秀的成绩不能说”这一现象上。融合教育平时大家本就关注少,媒体报道不多,改了方向的这个选题更是独辟蹊径,不随大流,让大家看到了这一领域不太为人熟知的一面,颇有新鲜感。

第二、历经近半年的采访:深入学校、家庭挖掘最鲜活的故事

稿子的采访是艰难的。新闻需要真实的案例,需要挖掘感人的故事,但是大多数学校不太愿意提供。我们联系了多所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只有极少数学校愿意配合,我们稿子中提到的孝陵卫初级中学是唯一一个愿意透露名字的学校。

新闻作品要想走进人心,没有捷径,需要投入时间,投入自己。从选题的确定,到随后的采访,到最终完成稿件,前前后后经历了近半年的时间。

我们走访了多个特需家庭。为了女儿能接受普通孩子的教育,辞掉工作撇下健康的儿子,从湖北千里迢迢赶来南京,一边打工一边照顾自闭症孩子的Y妈妈;从小跟着外婆,由外婆一路照顾、一路陪读的小希;儿子一不留神就打人闯祸,从小到大不断跟人道歉、且崩溃且坚强的T妈妈……

一对双胞胎儿子都是自闭症的C女士,把症状轻一些的哥哥小雨送到孝陵卫初级中学小学部,就是希望他能学到点东西,未来能帮着照顾自闭外加智力障碍的弟弟。孝陵卫初级中学校长冯静在第一次接触到这位妈妈的时候,哭了。我们在采访这位妈妈的时候,也忍不住流泪。在一位婆婆的热心介绍下,我们加入了一个特需孩子家长的互助交流群,在里面“潜伏”了很长时间。

融合教育老师的付出,不是近距离接触,很难想象。为了让自闭症患儿小雨在课堂学会管理自己,孝陵卫初级中学小学部的孙方方老师每天都会在小雨的记录本上贴上他最喜欢的贴纸,让他用贴纸兑换喜欢的酸奶。校长冯静则是每天跟小雨大声打招呼,把办公室里喂鱼的任务交给他,鼓励他与人交流。这样的工作做一天两天也许可以,每天坚持真的不易。

第三、朴实的平民化叙事:“娓娓道来”引发的情感共鸣

通讯不同于一般的消息,它是关于新闻事实多角度的、深入详细的报道,它对文章材料的选取、故事的讲述、细节的描写等都有特殊要求,既要深入细致,又要体现广度与深度。面对采访来的大量素材,如何谋篇布局,也在考验着记者的功力。

《不能说的优秀》通篇没有宏大的场景,没有修饰性的语言,而是通过直接引语、背景介绍,以及一个个特需儿童的个案讲述完成的叙事。文章看似在描述现象,是静态的新闻,但是采写时,我们抓住信息中的“现场”,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实手法,鲜活真实地展现事件、展现人物,将新闻动态化静中找动,以动带静,让稿件的呈现更立体。比如开头是升旗仪式现场,校长冯静国旗下讲话时,一个孩子蹿上主席台又蹦又跳、随后跑向教学楼的场景;结尾仍然是冯静,是她直接引语的感慨:“如果哪一天,普通孩子的家长也认可我们,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向社会上说起自己的融合教育,就更开心了!”

稿件中,当发生在学校里的日常通过真实的故事一个个地进行呈现,当校长、老师们对融合教育的顾虑通过朴实语言娓娓道来,“不能说的优秀”这一主题也自然而然得以表达,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都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内容的精髓,代表了新闻的颜值,新闻标题须高度提炼、简单明了、吸睛才有冲击力,才有回头率。本文的标题短小精悍,“不能说”和“优秀”形成鲜明的冲突和反差,引人注目,夺人眼球。

第四、小切口聚焦的大问题:教育如何在更高层次实现公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关注时代之问、发展之问,聚焦“国之大者”和党政中心工作,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一个称职的记者,要能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微观中把握全局;一名卓越的新闻人,除了要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还要有思想、饱含问题意识,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职业追求。

不论是我还是我的同事钱红艳,都从事教育报道多年,且从未转换赛道。我们有幸见证、记录了教育的巨变,也一直努力用自己的力量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近10年来,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南京的特殊教育飞速发展。2015年,南京成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探索让每一个特殊儿童得到适宜的教育;如今南京共开办了151所随班就读实验校,认定其中125所为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和特殊教育飞速发展同步的是特需儿童的增长比例。目前我市在校的5000多名特需儿童中,约有57%的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比2015年增加了近千人。未来3年,南京仅孤独症孩子就有600人将进入幼儿园。

采访中,我们发现,对于开办融合教育,有的学校面临着没有资源老师的困难,有的面临着普通学生太多老师顾不过来的困难,有的面临着普通孩子家长反对的困难,而最大的困难可能还是观念的转变。

特殊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生福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越发达的国家对残障人士越“关照”,融合教育是当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融合教育“做的好”离不开背后政策的支持,“做的好但不能说”表达的则是一种“不想让太多人知道”的心态,是校方先入为主的“不太接受”,这种尴尬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观念引导将其化解,需要思考需要探讨。

坚守一个领域,有过审美疲劳,也有过“无力吐槽”,但我们仍有“逮”到一个好选题后的兴奋和激动,因为我们相信,沉淀下来,踏踏实实,做精做深,时间不会辜负,作品不会说谎。

(本文作者为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中心教卫事业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