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江苏记协 > 经验交流 > 正文
张巡天:融媒传播生态下 做好新闻评论的思考 ——《智能时代,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创作体会
2022-02-09 17:11:00  来源:江苏省记协  

好的题材必须巧妙加工,民生视角才能出好作品。如何把脉民生热点,回应社会关切,创作出与时代合拍、能赢得受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一起听听无锡广电集团广播中心新闻节目部主任张巡天讲述第31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类广播评论二等奖《智能时代,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创作体会,今天,我们登载全文,与大家分享。

 

 

融媒传播生态下 做好新闻评论的思考

——《智能时代,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创作体会

赵 波 张巡天

 

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无锡台的广播评论《智能时代,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获得二等奖。下面,我结合这篇作品的采写过程,谈谈我对融媒时代开展新闻评论创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自媒体已深刻改变传媒生态与舆论场,评论必须跟上风向

我们这篇作品的缘起,是微博网友@青溪木昀去年国庆期间在无锡火车站的一个发现,她在出站通道拍下了一张指示牌,上面标注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列明了无健康码旅客的几种情况,根据指示出站,志愿者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位网友把照片发到微博,并简单配文“无锡,善……”。

由于这是疫情控制后第一个黄金周,民众十分关注出行和防控这对矛盾。而健康码制度推行以来,各地都出现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导致误解甚至引发冲突的情况。这位网友的微博,正好从正向引燃了这种情绪,事件很快成为网络热点,引发了无数转发、评论和点赞,进而引来了主流媒体的跟进关注。

作为本地媒体,无锡台也很快作出反应,我们很快派出记者前往无锡火车站,详细报道了车站疫情防控人员创新服务的具体做法,也联系了无锡市委党校、南大新闻学院的两位专家,请他们从严格防控与人性化举措、先进技术手段与互联网善治等角度,点评无锡这个做法引发热议背后的原因。

我们看到,这个新闻热点的形成和发酵,是自媒体平台上无数个体自发推动的,这个热点本身和其背后的动因,就成了极好的新闻评论题材。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场的构成和发展也因此极为复杂。个体的故事和感受,只要踩上某个节点、贴合某种情绪,也有可能成为全网焦点,而海量的关注、评论和跟贴,更多信息的加入,也会持续引爆话题,不断放大后续效应。

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平台必须敏锐地发现受众在关注什么、讨论什么,及时作出反应。舆论热点并非由我而出,但可以为我所掌控和主导。我们可以利用完善的采访、编辑、策划和整合能力,挖掘热点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在网络热点的第二波传播中争取主动,努力在复杂的舆论场中发挥自身的竞争力。姑苏晚报在近期疫情报道中推出的《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虽然不是传统典型意义上的评论作品,但就是从发现网络热点出发,主动作为,二次解读,善加引导,成了一篇有出圈影响力的作品,有效引导了舆论。

而无锡火车站“无健康码通道”成为热点后,也正是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流媒体的密集关注与讨论,使得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从网络关注上升为政府关注,进而推动了在2020年末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举措,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

二、民生题材是地方台发力的主战场,好的评论题材要善加利用

周跃敏主席在点评本届中国新闻奖作品时,再次强调了题材的重要性。我们这件评论作品能够获奖,题材应该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非常快,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相当迅猛,政府、社会和家庭,都没有为这两者产生的冲突做好准备。因此,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这个话题,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这个矛盾更为突显。无锡火车站“无健康码通道”所体现出正向示范意义,就更值得好好分析解读。

我们在作品中分析了矛盾产生的原因,简要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老年人当前所面临的数字化困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它的应对和处理,也需要一个全局性的解决方案。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每个家庭和老人自己,都应该在此过程中有所作为。

创作团队采访了长期为老年人免费开展智能手机和电脑培训的热心人士,从实践和操作层面分析了相关问题;采访了长期从事老龄问题研究的专家,从政府实施公共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进而指出,处理好这个矛盾,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更体现着政府的治理水平。作为一篇广播评论,我们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采访录音,结合音响进行夹叙夹议,既发挥了广播的独有优势,又增强了分析阐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好的题材必须巧妙加工,民生视角才能出好作品。我们看到,与中央和省级媒体相比,地方台往往缺乏有足够份量的重大选题。但媒体传播的扁平化的当下,各层次媒体平台间的差异正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过去的界限正在被打破。融媒生态下,地方台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应当有足够的能力自信,有足够宽广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把脉民生热点,回应社会关切,深入现场、贴近群众,做扎实的采访、深入的调查,创作出与时代合拍、能赢得受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但另一方面,在地方媒体的传播中,观点和导向仍然稀缺,要做有深度、有锐度的调查和评论并不容易。从看似琐碎的民生题材中,“多挖两锹”、想深一层,用专业眼光分析探寻新闻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社会价值,既考验记者、编辑的能力,也反映制片人和总编们的魄力。天津台这次的一等奖作品《唯一公厕为“迎检”被强拆,居民“内急”成难题》,作为一篇监督类报道能够脱颖而出,也给了我们地方台诸多启示。

三、融合传播正在展现更多可能,融媒时代评论阵地如何占领

在自媒喧嚣、众声喧哗的当下,主流媒体更要有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自觉和担当。不仅要在客厅的电视端、车内的广播端发声,更要把重心放在移动端,依托台、网、端同频共振,实现融合传播,全力锻造融媒评论。

如今在新媒体平台,很多主流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评论号。承担国家任务占领网络舆论场的央媒,他们的转场主动而迅速,也产出了“主播说联播”这样旗帜性的产品。在地方台,这样的转型也有案例,安徽广电的“王小川”、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的“新闻姐”,包括我们无锡江阴媒融体中心的“最江阴评论部”,都是500万粉丝以上的大号,他们关注热点、针砭时弊、快速发声,尤其是敢于发声,每条一分半左右的短评都能收获上万的点赞,树立了主持人和媒体自身的形象。

网络评论的阵地,如何去占领?无锡台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由电视主持人出镜的“博评·主播说”,对无锡本地发生的重要时政和民生热点进行分析解读,在我们的“无锡博报”视频号上进行发布;广播的评论节目主持人,也制作过“新闻近话论”这样的短视频产品,对网络热点进行快速点评,在抖音平台进行传播。但总的来说,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如何用一种可以持续产出,对传统平台又有所助益的形式,在融媒时代发出我们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我们也在探索当中。(《智能时代,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类广播评论二等奖,本文作者分别为无锡广电集团总编辑,广播中心新闻节目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