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江苏记协 > 经验交流 > 正文
姜超楠:极致创作 极致鲜活——《第一书记种瓜记》创作分享
2022-02-08 17:09:00  来源:江苏省记协  

极致化做事,向下扎根,才能抓取到最极致的细节,如何将普通人的故事讲到极致?一起听听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记者姜超楠讲述第31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类电视专题二等奖《第一书记种瓜记》的创作之路,今天,我们登载全文,与大家分享。

 

极致创作 极致鲜活——《第一书记种瓜记》创作分享

姜超楠

 

我想分享一件趣事:去年获中国新闻奖时,我收到了朋友们的恭喜;今年《第一书记种瓜记》这个作品获奖,我得到了很多同行的羡慕:大家羡慕的不是获奖,而是羡慕如此另类、特别而大胆的作品,能在我们电视和网络多平台播出;更羡慕台里认可这样的作品,竟然选中去参评中国新闻奖。是的,同行们用了“竟然”两个字。被这样羡慕,是我的幸运,也是作品的幸运。

《第一书记种瓜记》讲的是江苏省委派驻的第一书记丁先锋的驻村故事。他带着老党员一起种西瓜增加村集体收入,收益用来提高低保户的生活幸福感;他还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芦蒿等蔬菜产业。这样一个听上去略显普通的选题,最终从众多聚焦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作品中突出重围,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大主题下的好选题 可遇也可求

去年6月,有朋友跟我吐槽,他有个熟人驻村当第一书记,整天在微信群卖瓜。朋友问:你们媒体不是也助农嘛,能不能帮帮他?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大主题,我和同事们一直保持敏感和关注。这个小线索,是否会变成大主题下的好选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先去请教有直播助农经验的同事,发现大号西瓜不容易通过电商形成长效帮扶。但我们的思考却在推进:第一书记是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领头羊,他能在微信群天天卖西瓜,还写文言文广告宣传西瓜——说明他想了很多办法;有硬核的故事背景,有吸引我一探究竟的故事进程,我不妨透过他,去看千千万万看似普通但扎扎实实为脱贫攻坚不懈奋斗的人。

极致做事 获取极致鲜活

我有个疑问:第一书记下来扶贫的,又不是来种地的,即便把西瓜种上天去,这对于第一书记的责任来说,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他到底做了什么?我想先拍拍看。

总台一直强调,要极致化做事。最初我面对这么一个不是典型、不是先进的采访对象,预估1天的采访拍摄量足够了。但是拍到半天的时候,我和摄像李扬发现他身上有可知可感的真诚和踏实,发现碰见的任何一个村民都对他交口称赞,几乎每一个现场都很鲜活。这或许就是脱贫攻坚大主题下我要找的那个人,所以我们决定把这次看似普通的采访做到极致。

于是,我们向台里汇报情况后,延长了出差时间,在连云港、南京两地连续拍摄了4天,后来又根据事件进展在南京又拍了1天。600G素材对于6分钟的片子来说足够“浓墨重彩”:里面有黝黑的丁先锋被村民夸“刚来的时候很漂亮”的趣味,有满地西瓜他却一个都没吃过的对村集体劳动果实的珍惜,有他一边手捻着石头一边电话推销西瓜却被无情挂断的沮丧,抓取到这些细节,我们才有条件完全依靠现场为观众展现第一书记的工作。

丁先锋说:“我们是下来帮扶的,不是下来种瓜的,但你做,老百姓才能跟着你做,你站在那里指挥,这不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做法。”

后来丁先锋逐渐得到村里老党员的支持。丁先锋告诉我:“下雨时,七十多岁的老党员早上四点钟就来西瓜地里排水了。他们说:‘丁书记,我们头顶有两个字呢!’我听了很感动,因为我知道这两个字是‘党员’两个字啊!”

这些朴素的话,在作品里俯拾即是,真实而有分量。极致化做事,向下扎根,才能抓取到最极致的细节,把普通人的小故事讲到极致。

大胆创新 极致表达

作品播出之后,很多同行认为这是在新媒体端的呈现,电视端肯定不会播这个片子。他们觉得太不像电视了。一是语态太活,二是剪辑制作手段太大胆。

比如:丁先锋信心满满地说:“我的目标不是村集体收入18万+,我的目标是180万+”,我说:“你这话我可就播出去了”,他答“你播啊,我就有这个信心”,此时,我马上采用反转的剪辑手法:“我这还有一批瓜销路没解决。”

再比如,村民最初知道丁先锋种地的消息时疑惑种地的钱他是不是要带走啊?到后来,一位大爷说:“丁书记在我们这里干个三五年,我们奔向小康没问题。”当我告诉他丁先锋只在这里待两年时,大爷哎呀一声,露出晴天霹雳的表情,让人会心一笑之余留下思考,同时突出主题。

在剪辑上,我用了一些综艺节目的手法,比如重复、多屏。整个作品显得张弛有度、风趣而真挚。这些手法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针对采访拍摄量身打造的表现方式。针对他的实干精神、村民前后的反差等,后期剪辑采用极致化的表达,将特质更突出地呈现出来,也更能满足移动端收看的要求。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是新媒体的语态,不是电视的语态。而在总台“双头部”传播战略中,这种藩篱总是一次次被打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融合传播思维的主动介入和融合传播效果的创新实践。

用最诚恳的创作 歌颂人物的时代精神

人永远是最宝贵的“素材”,人的身上有时代最闪亮的精神。

丁先锋是个执拗的人,开始种瓜时拨款还没下来,他先挪用了自家10万存款;他的存款多年来用在帮助云贵地区的孩子上学,花了近百万;他后来还出现在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有老人不小心掉到水沟里去了,大冬天他跳进去把老人救上岸。这份执拗、奉献和“傻气”,在作品素材之外塑造着我对他立体的感知。

当我带着一堆素材回来,用自己以前没有试过的手法来讲述他的故事时,我也很没底气。但我看着瓜田里的丁先锋,就像看着那一刻的自己:很多事情,只有带着不计得失的执拗、不问收获的付出,才有可能做成。大地和质朴的人民,值得丁先锋去倾尽全力;而丁先锋这样让我敬佩的人,值得我用最诚恳的创作去记录、去歌颂。

我是一个“幸运”的创作者,我庆幸遇见这样的采访对象,是他成就了作品的与众不同。我庆幸有经历无数次采访依然心怀赤诚的自己,面对鲜活的故事一次次追求极致。我更庆幸有尊重创作且鼓励创新的平台,让我在每一次想试一试的时候,自由而勇敢。希望未来,能带着这份幸运,继续创作更有价值的作品,为时代书写更有力量的记忆。(《第一书记种瓜记》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类电视专题二等奖,本文作者为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