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战鹰”在新闻“疫”线闪光
苏州广电总台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疫情之下,危难之时,新闻媒体人冲锋陷阵从不缺位。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打赢信息战,苏州广电总台全媒体采制中心按照总台调度会的工作部署,主动应战,精心策划,守好主流阵地,发出主流强音。
布局线上线下,畅通对内对外,我们通过高频次、高质量、高水平传递信息,全天候、全媒体、全方位推出产品,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引导作用,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苏州力量鼓劲,为与子同袍携手战疫的苏州城市精神喝彩。
让每一只“战鹰”成为新闻队伍中最亮的仔
抗疫攻坚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必须跟上。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激发更强大的战斗力,我们第一时间火线成立全媒体采制中心党支部“战鹰突击队”,并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党员高扬抗击疫情主旋律,以坚定的信心、坚韧的意志、严谨的态度、过硬的本领,打赢抗疫新闻宣传战。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媒体采制中心全体党员始终做到服从大局,带头履职担当、带头加强防护、带头宣传引导、带头关爱群众,充分发挥了“战鹰突击队”强大的凝聚力、勇敢的战斗力、果断的执行力。
全媒体采制中心党支部共有党员37名,占比超过中心员工总数的1/3。从年龄分布看,80后党员30名。全媒体采制中心党支部无论从成立时间还是从平均年龄来看,都是苏州广电总台最年轻的党支部,同时,也是一支讲政治、有信仰、敢战能战的宣传铁军。
1月25日大年初一,苏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战全面打响。时间紧、任务急,全媒体采制中心迅速集结已经安排轮休的一线采编人员,党员记者、编辑、摄像、司机纷纷带头请战,短短20分钟内,报名再赴新闻“疫”线的员工超过50名。
有些已经回苏州周边老家过年的摄像、司机也第一时间发来信息,表示可随时返苏,增援报道一线;有的记者家在苏州,愿意每天来上班;有的记者说,父母是医生,自己在防护上也懂得多一点、细一点,可以到风险相对更高的采访现场;有的记者说,我是90后,没有老人、孩子要照顾,加班可以多安排一些……
使命召唤下踊跃请战,应战、敢战、能战、善战,是“战鹰突击队”的精神标签,更是硬核士气。党员带头冲在前、干在先,党群携手共筑红色“防疫墙”,唯有同心戮力,方可决胜千里。
既要有勇,还须有为。全媒体采制中心“战鹰突击队”以党建引领,把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冲锋一线,勇做防疫宣传的排头兵、主力军。
在苏州医疗队驰援湖北出征的清晨、在贴身12小时采访卡口交警的深夜、在集中观察的隔离点、在复工复产的车间、在返程高峰到来的火车站……新闻现场在哪里,我们的“战鹰”就在哪里,用实干担当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写下最好和最美注脚。
全媒体采制中心90后党员也为数不少,他们向先锋模范看齐,自加压力,不等、不畏、不退,积极主动作为扛起战疫报道大旗:为多档新闻栏目直播连线,为移动端融媒快发争分夺秒,为城市联动跨省合作连夜网络“主播”……在抗疫的新闻战场,争挑重担,起早贪黑,以战代练,一批90后不断突破自我蜕变成长,成为硬核的全媒记者。
“007”实时在线,高效统筹精准发力推动新闻“关键部件”供给侧改革
全媒体采制中心目前共有50多名记者,服务电视新闻多档栏目,以及看苏州、新闻广播、名城苏州、无线苏州等多个传播平台。可以说,全媒体采制中心是苏州广电总台最大的信息供应商。
其中,选题是全媒体采制中心的立足之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心紧急启动“战时”机制,通盘划分“主任——主编——记者”三级垂直把关责任,对选题供应严格执行“三步走”,全天候、精细化无缝对接和服务各平台需求。
第一步,要求记者紧密跟踪条线。所有记者7×24小时全天候通过微信工作群在线报送各自条线信源,为总台各宣传平台提供及时、有效、优质的一手新闻线索。信源价值、新闻时效等标准和尺度,在记者的第一关口适当放松、放宽,让粗放式信息“一个都不少”,是为了确保重要信息“一个都不漏”。
第二步,要求主编去粗取精高效遴选。每日信源涉及疫情动态、各部门应对举措、监督管理、公众科普、典型人物等,面广量大。对当天信源,中心以精细化为标准,再由主编团队进行二次梳理。“选题池”实时在线连续运转,“记者报送——池内沉淀——快速精选”,这条选题输出的生产线马不停蹄,记者“盯关跟”条线拼脚力“秒报”,主编“挑筛分”拼眼力“速选”,从选题生成到选题输出,全力压缩时间差,让选题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快速流转。
第三步,每日复盘,对选题质量和标准及时反馈。选题靶向要导向正确、目标明确,出手要快、准、狠,才能更好赢得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中,中心坚持每日复盘,与所有条线记者及时沟通反馈信源报送重点、近期宣传主导方向,以便针对性精准报送,多做有用功。
选题宽进严出、快进快出、粗进精出,为总台各栏目每天的战疫报道提供了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源头活水,也为各栏目重点策划、深度报道、创新传播提供了一手的基础线索。
每一位记者都是各自条线的“哨兵”,通过统筹部署、深度配合、高效运转,以选题为基石,全媒体采制中心为夯实总台“中央厨房”战疫报道的速度、温度、力度全面出击,并有效转化为新闻生产力。统计数据显示,从1月23日开始,全媒体采制中心每日报送选题数量在80条以上,是疫情发生前的1.5倍,大量优质选题被总台各栏目选用。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记者背后还有N个“盯梢人”。一个条线就是一片责任田,仅靠记者一己之力往往力不从心。记者下沉条线,利用各块面通讯员资源和力量,中心统筹整合,形成“1+N”的信源梯队矩阵,让通讯员与记者互补,挖掘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十分好用、管用。疫情期间,在中心每日信源中,来自通讯员的占比近三分之一。
不局限于选题服务方式的“模块”化,全媒体采制中心还主动换位思考,以节目思维让选题“化散为整”,形成深度报道策划方向为栏目提供参考维度,服务于优质宣传的大局。
一盘棋汇集战疫力量,矩阵传播实现“大珠小珠落玉盘”
没有一场战役是靠单打独斗能胜利的,抗击疫情的新闻宣传战亦是如此。全媒体采制中心作为苏州广电总台的一支宣传铁军,是融媒整体的一部分。融合作战、抱团作战,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与兄弟部门携手并进、协作分工,全方位宣传抗疫、防疫,彰显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在这一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共同提升苏州主流官媒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
随着疫情发展,权威信息及时、公开、透明传播需求更显迫切。总台各新闻栏目在总编调度会的强有力组织领导下,第一时间将工作重心迅速调整到防疫抗疫宣传报道上,推出报道组合拳,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2月9日起,苏州广电总台从各中心抽调精兵强将,在新闻综合频道临时火线增开《共同战“疫”》特别直播节目,分别在每天上午9点、中午12点进行两场直播,及时播发高频次、高质量、高需求的动态新闻信息。
每场直播都大量采用直播现场连线形式,每一个直播连线背后也都是一次争分夺秒的战斗,对记者的采访能力、应对应变能力、现场把控能力等都是检验。
全媒体采制中心压紧压实责任,抓实抓细工作,出人、出力、出智,调派主力记者打头阵,为每一场直播节目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这个“战场”,记者也得到“倒逼式”成长,一场场练兵下来,节奏更顺畅,表达更流畅,重点更突出,特色更突显,多名年轻记者也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业务能力不断夯实。
中心把握机遇,让更多年轻记者在这个平台得到锻炼,为打赢一个个新闻硬仗积累“战时”经验,他们越来越出色的表现也得到栏目及总台领导认可。在台前,中心记者全力以赴用心、用情完成每一次采访报道任务,在幕后,大家还卯足一股劲比学赶超,相互交流分享直播连线心得和经验,为下一次更好的新闻现场呈现做准备。对直播连线的精彩案例,中心还及时分享至微信工作群,作为交流学习的样本。
大小屏融合传播,新媒体也是重要阵地。苏州广电总台通过两微一端打造疫情宣传媒体矩阵, 疫情之下,我们加强快融、深融,通过总台看苏州APP加大移动端宣传力度。“看视频”是全媒体采制中心在看苏州APP上的重点内容产品,我们在移动端快发优发记者原创外采新闻,真正体现“移动优先”。在完成传统广播、电视端的内容供给外,中心记者在移动端日均发稿近40篇。
通过跨中心深度合作,与兄弟部门共同进一步做强移动端影响力。2月20日,江苏首趟复工专列开进昆山,总台启动全媒联动直播,中心选派记者参与直播报道,出色完成任务。苏州广电总台这次直播还受到央视关注,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专题报道《定制专列助力复工返岗》,其中有2分多钟时间关注了昆山组织的复工专列。关键时刻,整合作战,能激发更强大的作战力,这背后也彰显了苏州媒体人的硬功夫。
2月23号,苏州再次开出首趟苏州至铜仁对口帮扶返岗专列,当晚10点20该专列顺利抵达苏州北站。年轻记者再次挑起大梁,完成了45分钟的移动直播报道,赢得了来自各方包括贵州铜仁媒体同仁的一致好评。
SBS暖视频聚合“暖势力”,讲好苏州战疫故事打造全网传播力
作为媒体人,生动地讲好战“疫”故事,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我其谁、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用好故事打动人、感动人、感召人,疫情之下,中心SBS暖视频工作室发挥自身优势,开足火力,调动一条条暖视频生产线,形成矩阵生产、矩阵传播、精准分发,打造硬核传播力。
2月12日,SBS暖视频作品《一个人的生产线》在苏州广电总台看苏州首发,并在全网分发后,迅速刷屏,故事的主人公袁传伟也顷刻之间火出圈,感动全国网友。
2月11日,全媒体采制中心在条线记者报送的60多条信源中,精心遴选,把目光锁定了“袁传伟”这个名字。当时,苏州正处于企业复工复产前的重要节点,受疫情影响,工人不能到位,而湖北急需过氧化氢消毒器为医院消毒,作为这款产品的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袁传伟所在的企业技术成熟。
情况紧急,袁传伟作为企业生产负责人坚定接下订单,连续16天,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从编程、采购、道具准备,到加工、质检、送货,他一个人扛起一条生产线,成了“生产狂魔”,并最终按期交货。
向上,这一选题紧贴中央精神冒“热气”;向下,人物故事典型接“地气”。在敏锐评估了这条新闻线索的价值后,SBS暖视频团队快速启动采制,90后记者主动请战执行采访任务,作品运用生动、平实、细腻的讲述手法,让人物身上蕴藏的“平凡”力量透过屏幕直抵人心,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这条暖视频全网分发后,袁传伟不胫走红。微博端视频阅读量很快超过1300万次,作品被人民日报微信、央视新闻微信、新华社微信三大央媒全部采用,还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的“人物”专栏播发;2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也进行了播发。
“大小屏”同频共振,《一个人的生产线》同样抢眼:2月15日,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三十分》《24小时》、CCTV2《经济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2月16日,在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CCTV1《焦点访谈》、CCTV2《第一时间》节目中播出。同时,东方卫视、辽宁卫视、贵州卫视、安徽卫视等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也播出了这条视频。
讲好苏州抗击疫情的故事,把镜头聚焦一线,对准“普通人”,暖视频工作室还制作了一批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作品。从1月26日起,截至2月15日,20天时间内SBS暖视频共创制暖视频作品25个。
这些作品在全网分发后,普遍引发关注。其中《战“疫”结束 我们就结婚》被学习强国首页推荐,《徐丽华:70岁老党员,甘做防疫“守门员”》和《汤崇雁:100万只的口罩战记》在学习强国“人物”专栏播发,《我有八个“好妈妈》获央视新闻微信转发,《苏州护士这样在武汉过25岁生日》和《90后高速收费员竖起暖心大拇指》获央视新闻微博转发。
这些报道具备硬新闻所不具备的人情味,能引发受众的强烈共鸣,达到情感动员的作用。我们也将继续用真实、真诚的镜头,记录和传播,扎根战“疫”一线,用心、用情、用智生产更多精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