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协 > 传媒大观 > 正文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守正 深融 跨界 共生
2020-04-27 12:44:00  来源:中国记协网  

  编者按: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治理高度,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多来,各级各地媒体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哪些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专栏报道。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近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瞄准建设服务型现代传媒集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努力建设“四全”媒体,取得积极成效。我们主要抓了几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守正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心中有定力,行动有准绳。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保持政治定力,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媒介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流媒体面对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必须时刻站稳立场、把握方向、坚守阵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

  牢牢把握党媒姓党方向。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无论媒体融合发展走到哪一步,党管媒体、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不能变。站稳“党媒姓党”立场,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最关键的是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推动媒体融合的各项工作、每个环节中都能贯彻党性原则,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创办“交汇点”“新江苏”“紫牛新闻”等新媒体,还是办好新华日报等传统媒体,我们都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把讲党性、讲政治贯穿到“报网端微屏”,体现到每篇稿件、每个页面、每帧图像。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马克思曾形象地把报刊等新闻媒体比作社会舆论的流通“纸币”“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推进媒体融合,必须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在新闻宣传中,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改进创新宣传报道,多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工作,多做提振信心、提振士气的工作,多做增强信心、稳定人心的工作。

  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媒体融合的重点,创办新华日报“经济橙”“思想红”“文艺紫”“科技蓝”“人文青”五大周刊,办好“苏言”“新华时论”等评论专栏,推出“虎踞龙盘今胜昔——庆祝南京解放暨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70周年‘重走渡江路’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等全媒体策划,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由《思想周刊》《人文周刊》《科技周刊》《文艺周刊》《经济周刊》《智库周刊》构成的新华日报“周刊矩阵”,是新华日报鲜明的重要标识。 

  牢牢把握价值引领志向。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定力,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又要保持价值定力。媒体工作者刻画的是时代、作用的是人心,衡量我们舆论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我们能不能成功实现价值引领,将正道传得开、大道传得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新闻媒体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既不能迷失在多元的舆论场里,也不能被流量崇拜所魅惑。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为创造历史的人民服务,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

  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新闻报道的焦点对准人民、笔触走进人民,开辟“新华人物”“百姓故事”“平凡人不平凡事”“听见小康”等专题专栏,把民本理念延伸到媒体报道环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融入到每一件融媒产品,在润物无声中引领价值走向、引领舆论导向。

  第二个关键词:深融 

  “深融”,就是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向深度发展。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自我革命。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很大成效,一大批具有互联网思维、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脱颖而出,但思想观念上“硬融软不融”、内容生产上“点融面不融”、技术支撑上“表融里不融”、体制机制上“名融实不融”、发展路径上“内融外不融”,也制约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

  坚守“内容为王”,扩大融合发展供给。媒体融合既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更是主流媒体互联网化,互联网媒体主流化。网络时代众声喧哗,越是传播方式多样,越要坚持内容为王;越是信息供给“管涌”,越要坚守内容定力。主流媒体要增强自信坚守定力,始终把内容生产当作融合发展的第一要务,不转业、不转行、不转场。只有提供更多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专业优质内容,才能更好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我们以“精品生产年”“服务提升年”“队伍建设年”“基础夯实年”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全媒体内容生产考核体系为依托,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紧紧扭住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狠抓融媒体产品策划和创新,先后推出“《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型融媒体新闻报道”“汲取精神力量、献礼70华诞”“‘强富美高’五年实践新华报业全媒体报道”等大型融媒体行动,扩大融媒体产品供给。在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集团“交汇点”客户端以及“北京西路”瞭望、江苏一号、江东观潮等微信公号内容生产能力“爆棚”,推出的新媒体产品受到欢迎,有力地支持了全省抗击疫情的斗争。

  2019年7月29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推出“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型融媒体新闻报道。全媒体记者兵分8组16路,历时一个多月,行程5万余公里,采访与五星红旗相关的点滴动人故事。图为2019年10月11日新华日报相关报道版面。 

  坚持“移动为先”,赋能“四全”媒体建设。技术是传媒的引擎。没有技术支撑,内容就难以快速、有效、精准抵达用户。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技术则是深化这场“革命”的关键因素。突破时空局限,建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用的“四全”媒体,技术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技术富集也是“四全”媒体的重要特征。

  我们顺应规律,以平台集成先进适用技术,替代碎片化技术嵌入、短期化项目建设;我们强化开放,以市场化机制引入新的技术,整合各类资源,重构技术布局。2019年,江苏首个5G融媒体实验室在新华报业集团诞生;新华报业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投入使用,以中央信息厨房引领生产方式提档升级;“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完成4.0版本迭代,功能日益彰显,把AR、机器人写作、大数据等新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下载用户总数超过2000万,日活用户同比增长20%。

   2019年8月7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江苏移动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江苏首个5G融媒体实验室正式亮相。图为5G融媒体实验室启动仪式现场。 

  坚定“创新为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不仅涉及宏观层面,也涉及微观层面。媒体融合首先是体制机制的融合,机制创新和体制供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保证。有的媒体虽然在名义上、形式上看起来融合了,但实质上还是割裂的,“水”和“冰”尽管“物理相加”变成“冰水”,却未能实现更多化学反应,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境界相去甚远。破解内容融合“表融里不融”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2019年,集团新修订全媒体考核办法,突出移动产品在考核中的占比,用“一把尺子”破解新旧媒体考核“两张皮”问题。集团推出融媒体创新工作室机制,培育出新华书房、昆虫记、“姿正腔媛”工作室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工作室,大幅提升融媒体产能,“苏小+”动漫群像、“新时代•少年说”等融媒体创新产品接连不断。

  第三个关键词:跨界 

  跨界融合是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新需求为驱动,以新科技和新平台为依托,将传统媒体现有资源与相关产业要素相结合,通过相互渗透、融合和裂变,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是传统媒体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目前,传统单向度、浅层次的融合模式正在遭遇新的瓶颈,在观念和技术不断打破壁垒的媒介环境下,跨界融合仍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深耕“传媒+政企”产业链。2017年以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将跨界融合作为改革发展的新“蓝海”,聚力打造“传媒+”泛媒体产业圈,以更大视野、更大格局,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以更有力的保障、更稳健的步伐加快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

  推进“传媒+政务”。“交汇点新闻”设立“政务”板块,将全省各级政务发布微媒体“一网打尽”。中江网负责运维的党务政务网站达144家,成为省内党政网群第一平台。扬子晚报与江苏省有关部门合作共建“江苏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传媒+企业”。集团先后与江苏交通控股、中石化、南钢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出资6800万元以25.37%的占股成为江苏交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蹚出“媒体+交通”合作新模式。

  拓展“传媒+智库”价值链。对传统媒体而言,无论怎样跨界,优质内容的开发和建设仍是基石,内容为王是跨界融合的根本。跨界融合不是简单、随意地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凑合在一起,而是以传媒内容生产为依托,把媒体独有的内容优势与其他产业的相关资源要素相嫁接,以具有权威性、公信力、专业性、指引性的优质内容,牵引跨界融合,实现价值裂变。

  目前集团创建了江苏省内首家主流媒体高端智库“新华传媒智库”,汇聚国内外诸多领域的领军企业、行业翘楚和权威学者,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智库服务,“以库聚智”“以报传智”,实现价值增值。集团还与武汉烽火普天科技公司强强联合,成立新华烽火数据技术公司,打造新华传媒云智库平台,推出“蜂鸟”大数据舆情服务产品。

  2019年12月21日下午,“致敬经典•传承创新——第13届新华高峰会暨全球苏企新作为大会”举行,图为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峰会上做主旨演讲。 

  重铸“传媒+活动”服务链。跨界融合的关键在于找到两个产业或行业的结合点,实现优质资源的强强联合,形成“1+1>2”的效果。重铸“传媒+活动”服务链,就是变原来的“二次售卖”为“三次售卖”“多次售卖”,从提供简单的广告服务拓展为提供更高层次更多产品更多价值的活动策划服务,通过延伸服务链拓展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

  2019年12月21日晚,“致敬经典 宁聚青春 新华之夜 ——2019-2020南京跨年诗会‘大地的模样’莫言作品朗读会”在新华剧场举办。图为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左一)代表集团接受了由莫言先生亲笔书写的一幅“新华之光”书法作品。 

  近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参与主办的“桨声灯影依旧——2018-2019第五届南京跨年诗会”,邀请一批著名作家和诗人参与,线上线下吸引大批诗歌爱好者热情参与,既扩大了集团影响,又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中江网、南京晨报等主办的“城门挂春联”“新年走大运”等活动成为省内春节群众活动知名品牌,每次活动都观者云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推进“传媒+公益”。2018年精心打造了公益智库课堂“交汇点公开课”,邀请全球和国内顶级专家学者授课,目前累计点击观看人次近1亿。

  第四个关键词:共生 

  共生不仅是一种自然生态,也是一种社会形态。如同森林容纳各类生物,在万物互联时代,媒体内部、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与不同行业之间,正在构成一个“共生有机体”系统,以满足全媒体时代的用户需求。实践证明,只有群策群力、相融共生,才能在未来的传播格局中抢占发展先机。

  在协同发展中共创共享。分工越精细,联系越紧密。新华日报旗下报网端微全覆盖,推动协同式发展,不仅是把下属各家媒体物理“整合”,更关键的是要进行化学“融合”,其中最核心的是业务融合。

  近年来,新华日报不断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解决“旋转门”“玻璃门”等问题,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协同运作机制。探索集团内跨单位组建公司或经营团队,力争形成1—2家内部合作公司或合作团队,为调度统合全媒体资源发挥示范效应。大力推进参与式管理,从制度、组织等方面创造适宜条件,形成推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激发员工全局意识,不当独行侠,不唱独角戏,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共融,主动为集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投资近亿元建设的全媒体指挥中心 

  在优势互补中共生共赢。传统纸媒时代,由于编辑、记者的工作特点,逐步形成了“单打独斗”的文化特质。进入合作互利的互联网时代,这种文化已经与形势格格不入,甚至成为事业发展大敌。

  近两年来,新华日报通过编委会统筹策划,各媒体资源共享、渠道互通,重大主题宣传产生融合倍增效应,彰显了“重、深、新、活”的报道特色。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报道中,新华日报推出“史诗40年!江苏改革开放再出发”等大型策划,报、网、端、微协同发力、融合传播,在全省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在各美其美中共进共荣。在今天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媒体之间绝不是谁取代谁的“零和博弈”,而应该通过内容优化、流程再造、人才升级等,深度发掘各家媒体业务专长、产品优势,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传统纸媒要继续在新闻宣传中发挥“压舱石”作用,新兴媒体则要做好舆论引导的“轻骑兵”。

新华日报报史陈列馆展示的报社获得的各类荣誉奖杯和证书 

  近年来,新华日报整合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作了不少探索。江苏首个5G融媒体实验室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诞生,“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型融媒体行动入选全国十大创新案例,“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注册数、浏览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网推送稿件占全省总量的42.5%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宣传效果。集团旗下各媒体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多点开花、精彩纷呈,使“新华之光”熠熠生辉、恒久闪耀。(双传学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